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延平挽词 北宋 · 吕陶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雍睦传家本,诗书教子心。
平生潜德在,他日漏泉深。
往事铭幽石,新阡长茂林
孝思何以慰,章句尽悲音(以上《净德集》卷三二)
郡斋春暮 北宋 · 吕陶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自觉劳生万事非,宦心从此更迟迟。
凄凉好饮悲春酒,閒暇犹吟送老诗。
轩冕去来皆外物,云山早晚是归期。
怀民报国终无术,空负惭颜对一麾(以上《净德集》卷三四)
唐君益 北宋 · 吕陶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秋日晴如春日迟,山间水际尽光辉。
江湖顿减骚人咏,父老争誇太守归。
岁晚莫惊易叶,时来又见锦为衣。
门前行马虽崇峻,应许衰翁一叩扉(以上《净德集》卷三五)
皇甫秉彝殿丞 北宋 · 吕陶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征车千里极关河,特遣离怀赋绿波。
晚节不随华发变,归装还载异书多。
云霄有约增攀望,文酒相逢异啸歌。
若相清朝许投笔,生平孤剑愿重磨(以上《净德集》卷三六)
过剑关 北宋 · 吕陶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一别京华十七年,野情长是恋家山。
谋身太拙真堪笑,头白重来度剑关(以上《净德集》卷三八)
和初食嘉鱼 北宋 · 吕陶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子美尝誇丙穴鱼,天涯聊此试珍腴。
西风消息江南兴,未免樽前忆脍鲈文津阁本《净德集》卷三八)
王仲高 北宋 · 吕陶
五言排律 押真韵
从政宜师古,为儒贵席珍。
承流仰循吏,虑患属孤臣。
休戚同千里,轻肥止一身。
虚名称有土,惭色见斯民。
罗网甘投足,波澜耻问津。
狂言干重辟,冷笑待憸人。
琴瑟方调节,刍荛愿采询。
闭关聊度日,开卷易经春。
地暖畦蔬足,年丰瓮陈。
惟特三不愧,通塞任天钧(以上《净德集》卷三三)
闻蛩和长句 北宋 · 吕陶
七言排律 押虞韵
唧唧微吟透绮疏,乍令人意少欢娱。
留连夜景萧条甚,引惹秋声迤逦殊。
似向蜗庐频学啸,恐随蛙鼓亦吹竽。
能鸣岂羡蚣蝑股,不语堪嗤蛱蝶须。
赋就情诗感长信,惊回仙梦失苍梧
虽知物性何喧寂,应念年华却叹吁。
从此渐为寒月计,凭谁与画小轩图。
西堂忽起东归兴,望断青嵩接绿芜(以上《净德集》卷三七)
即席送尧天 北宋 · 吕陶
 押皓韵
行行重行行,千里秦蜀道。
落日飞孤云,秋风荡衰草。
极望快归目,深思感幽抱。
吾俗有谣言,公还一何早(以上《净德集》卷二九)
孔毅甫州名五首 其五 北宋 · 吕陶
羡君诗格雄,非谓文胜质。
长篇自博雅,短语亦温密。
笔端时一挥,锋利不少屈。
高情寓祥云,幽意及疏荜。
豪纵叹李贺,难以宪度一。
穷愁伤孟郊,不欲怀抱佚。
铺陈黄堂上,一案凡几帙。
先倡乃前辈,形容何以物。
瑁圭施华藻,锦段副朱绂。
测海至千仞,穿杨无一失。
宝器藏巨剑,古声发琼瑟。
凤羽翔德辉,龙种搜骏骨。
嗟予泽畔吟,继唱辄连日。
果榜误收采,小榛齐大栗(以上《净德集》卷三○)
诫厉诸路监司修举职事诏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九
朕思古之人君,恭己无为,而恩之所加者深,威之所制者远。
群黎百姓,莫不悦怀畏服,而无一夫不获者。
其道非他,盖有法度以为治世之具,张官置吏,奉而行之,足以整齐天下,而导其德泽,以及于远近幽深故也。
今四海之广,判为诸部;
部有使者,以督察郡县,乃为朕行法度而导德泽者。
比岁以来,或不胜职,以茍且为易简,以解纵为宽裕,以惩奸去恶为惨暴,以度用均财为刻剥。
政有先务则置而不问,事有中道则违而不循。
是以赋役不均,刑罚不中,盗贼不戢,疾苦不除。
其事骎骎然日趋于偷惰弛废之域而不知止,朕何望焉,元元何赖焉!
朕夙兴夜寐,讲求治要,论议所先,诏令数下,率从宽厚者,盖欲安养生民而跻之富寿尔,非谓使汝一切废事而窃禄备位也。
《诗》不云乎:「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书》曰:「敬尔有官,乱尔有政」。
斯皆士大夫之所习闻也。
尔其励志意,修职业,持准绳以肃庶务,推仁惠以苏疲民。
使四方无怨咨憔悴之叹,而朝廷享太平之实,岂不美欤!
茍蹈前愆,必罚无赦(《净德集》卷八。)
事:右引作「势」,义似胜。
奉寄单州太守王圣钦(诗中所叙,皆圣钦来书之意) 北宋 · 吕陶
 押词韵第七部
昔尝请郡归东川,衰迟幸会使者贤。
开诚论议简条目,一境草木沾春妍。
公斋清暇弄诗笔,更唱迭和多长篇。
岁丰民乐尚蚕市,撼罍斗鼓殊喧阗。
东山西寺(文渊阁本作市)颇壮观,饮帐或在山之巅。
踏青摸石循故事,浣花亦仿成都船。
相从对酒每一笑,聊与远俗同欣然。
北岩石穴广似洞,疑是古昔栖神仙。
火云烧空赤日猛,及到此地如冰渊。
清风满怀兴未尽,四望晚景增留连。
平生宦游此最适,不觉弦晦相推迁。
邮筒忽报谪书至,君命严重敢不虔。
试思衡岳询远近,里堠去蜀凡八千。
苍黄去郡别我友,一意调琴中断弦。
回首乡邦止数驿,欲顷血泪辞松阡。
藩候迫逐仓使促,争向坠羽誇鸣弦。
天恩旷汤置不问,投放裔土惩其(文渊阁本作小)愆。
阖门良贱三百指,孤舟一叶何翩翩。
瞿唐滟滪遍涉历,内讼过咎归之天。
洞庭阻浅辄三夕,怒风急两声相喧。
此身恐污盗贼刃,不尔定沾蛟鳄涎。
偶逢渔艇相援济,稍觉神观来归还。
长沙既下尤怪骇,半夜雷雹如烹煎。
桅倾缆断船脊折,四十馀里中流漩。
舟人恐惧难致力,儿孙顾我皆泪涟。
尝闻死生有定所,顷刻由此归重泉。
东方渐明浪渐息,忽造平岸逃危颠。
胸中悲愁虽未艾,分外岁月疑少延。
寓居衡阳味亦恶,地接炎荒风气偏。
每逢三伏如坐甑,突焰已炽犹吹煽。
是时回禄得乘便,取次薰灼须及椽。
回环四顾求避计,往往啜食不下咽。
深冬屡见温瘴起,洒作昏雾飘为烟。
勇夫壮士尚抱疾,嗟我衰惫何由痊。
雀罗当门人迹少,宾榻不解尘生毡。
难希杜甫遣秋兴,易学边韶贪昼眠。
碧湘万顷望不尽(文渊阁本作极),青岳数峰高莫攀。
江山信不与人事,日送佳景来目前。
长腰缩项兼二美,早晚尝稻时差鳊。
浮生一饱亦已足,下箸何必求腥膻。
亲朋书问寂绝久,杳似隔世冯谁传。
平居分义重胶漆,一旦争敢通寒暄。
匪惟物态尚流薄,抑恐罪戾相攀缘。
古之交情贵贱见,而况利害生其间。
君乎存守异于是,特特万里邮华笺。
穷通傥来极慰勉,疾疢愈否深哀怜。
高标岂为霜雪减,雅操诚如金石坚。
羡君高堂有慈母,寿发鬈腻犹垂肩。
䌽衣趋庭奉燕喜,玉盘洁膳罗珍鲜。
复有佳儿富文史,阔步直登英俊躔。
行闻清庙献雅乐,伯仲交奏篪与埙。
事亲教子两如意,此外纷纷乌足言。
君在山东我剑外,一书往返须经年。
馀生再会谅难必,我往应在君之先。
作诗寄君重感慨,交道多阙君能全。
子孙他日有显者,勿以衰门相弃捐(以上《净德集》卷三一)
著作佐郎时彦集贤校理兵部郎中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九
敕具官某:古之人学而仕也,其心岂有所苟哉?
博闻强识,则发之以文章;
陈力就列,则著之于事业。
朝廷所以养材任官之术,亦本于此。
是以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而天下之务,巨细毕举焉。
以尔儒林之秀,蕴积深厚,试艺于廷,名在第一,登践秘馆,亦显厥闻。
集贤之华,迁汝以职;
司马之属,付汝以事。
郎选清矣,勉而莅之。
庶几于文于政,兼能而两得,岂不伟欤(《净德集》卷八。)
任:原脱,据文渊阁本补。
蔡确等观望不肯协心改法奏元祐元年闰二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五
臣闻君子小人之分辨,则王道有成;
邪正杂处于朝,则政体不能纯一。
此天下安危治乱,所系甚大,世主当审其取舍也。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临御以来,念祖宗积累之难,思先帝倚托之重,保祐圣嗣,安养生民,刬除敝事,覃布德惠。
召用一二旧老,与之裁正法度,缉完纪纲,以传万世,欲皇帝陛下他日循而行之,则宗社乂安如泰山之四维。
圣心所存,岂不远哉?
然大臣之异议者,则不能尽诚竭力,以称太皇太后之意,尚且依违偷惰,务习故态,观望反覆,互持两端。
推原其情,盖有三说:一曰先帝之法岂可遽改,他日嗣皇亲决万机,则吾属皆有罪。
二曰国家用度至广,非取于民,何以足?
今一切蠲放馀利,则遂见阙乏。
三曰司马光老且疾,将不能终其事。
萌此心者,蔡确、韩缜、章惇、张璪是也,安焘、李清臣则依阿其间,俯仰徘徊,以伺势之所在而归之尔。
谓先帝之法不可遽改乎,则三王之政,不免有敝,为其有敝而改之,所以宜民利物而全其治体。
臣尝观去年正月甲辰诏书乃曰「嘉与四海,洗心自新」,则先帝彼时已知法之为敝,有欲改之意矣。
太皇太后以母道临制天下,顺元元之所欲而与时损益,盖以成先帝之志也。
且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责难于君谓之忠,谓吾君不能谓之贼。
今之大臣欲改法者,使天下无憾于先帝,是待其君甚厚,而爱之以德也,于先帝为忠也;
其不欲改者,使天下有憾于先帝,是待其君甚薄,而爱之以姑息也。
恭惟皇帝陛下端重仁孝,出自天纵,他时亲总万机,而见天下有太平之实,追观今日之事,是非得失,回览其端,则必以厚于先帝而爱之以德者为是,薄于先帝而爱之以姑息者为非,忠于其君者为得,贼于其君者为失矣。
然则欲改法者,他日将至于无罪;
不欲改者,他日将至于有罪,不当私忧而过计也。
谓国家用度非取于民不能足乎,则今日之议法非不取也,惟患小人苛刻而取之多,故参酌中道而除去烦苛,乃「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之义也。
伏惟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慈爱恭俭,德与性成,内无土木游玩华靡之费,外无干戈攻战过滥之赏,节用裕民,既得其道,何俟过取而后给哉?
司马光老而且病,将不能终其事乎,则修讲法度,本为宗社万世之计,不问光之存亡,假使虽物故,而朝廷图治之意,岂肯中辍哉!
亦何必望望然幸光之死?
谋人之国而立意如此,是昔日负先帝,今日负陛下也。
熙宁元丰之际,小人之党棋布于天下,急利者争歛财,急功者争用兵,结民怨,起边祸,日甚一日。
彼数人当此之时,或领大农,或处近侍,或总计省,或居二府,然而未尝献告一言,建明一事,惟持禄固位,茍度岁月。
以民事验之,其极也则有市易之息,有堆垛之利,有江淮之盐法,有京师之茶禁。
以军政验之,其极也有乞弟之役,有兰州之取,有灵武之役,有永乐之陷。
凡此数事,结民怨则深,起边祸则大,然皆非先帝之本意,乃大臣无所补报,而有以成之,臣故曰昔日负先帝也。
太皇太后恻然念生民之困穷,思有以安固邦本,乃讲求治道,举偏补敝,改正法度,以付嗣君,为万世之福。
天下之人,倾耳侧目,日望太平。
数人者当此之时,不能引咎改过,犹怀向之三说,观望而不欲为,或为之而不欲尽其事。
是以罢市易则尚存抵当,放保甲则须俟岁首,黜江淮运盐之臣则迁延累月而后行,遣川蜀按之使则巧为之词而不发。
至于边鄙之大患,存舍之长策,皆置而不议。
司马光一献差役之法,则昌言其疏,窃笑其速。
其徒从而和之,妄传章惇有五利七难之说,喧播于外,士民闻者,无不骇叹。
臣故曰今日负陛下也。
此数人者,其处心积虑,大略如此,当此之时,决不可镇安社稷矣。
若乃居家之隐慝,在朝之细过,闻望之素轻,践历之太乖,则言者陈之已详,陛下知之已久,臣近领台职,不敢复道。
蔡确、章已罢免,人皆快之,缜、璪辈犹备位,实未厌天下公论也。
伏望陛下特出圣断,以辨君子小人之分,无使邪正杂处于朝,罢黜缜等,以谢天下,则王道之成,政体之纯一,易如反掌耳(同上卷三七○。又见《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八,《宋史》卷三四六《吕陶传》,《历代臣名奏议》卷一七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五,同治《重修成都志》卷六。)
于:原无,据右引补。
奏具置场买旋行出卖远方不便事状熙宁十年三月八日1077年3月8日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今具本路置场买熙河博卖,并尽榷诸州茶货入官,便收三分利息,旋行出卖。
致令细民失业,枉陷刑宪,大于远方不便。
谨具画一条列如后:
一、臣伏以国家富有四海,山泽之利,多与民共。
仁祖临御以来,深知东南数路茶法之害,制诏有司,一切弛放,任令通商,货法流行,德泽深厚,圣时盛事,高出前世。
今天下茶法既通,而两川独行禁榷,此盖言利之臣不知本末,茍贪劳赏而妄为之,非所以绥静远方之意。
况乎两川所出茶货,比方东南诸处,十不及一。
日月所照,文轨混同,法无二门,仁不异远,岂可诸路既许通商,两川却为禁地?
亏损治体,莫甚于斯,乃为害之大者,故臣敢先言之。
伏望圣慈特宽茶禁,所贵法令平一,以幸远方。
一、本路既为置场买,将往熙河等处,并逐旋取利出卖之后,更不许民间衷私买卖,遂令诸色人告捕,依《编敕禁榷茶法》断罪。
州县承此指挥,后来累有成都府邛州百姓马吉等为衷私卖,被人告捕,有至徒罪,各追赏钱,一路之民,遂生怨诽。
盖缘立法太重,有害于人。
大凡官中原有之物,民间私侵其利,方是犯禁。
只如解州有盐池,民间煎者乃是私盐;
晋州矾山,民间炼者乃是私矾。
今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赋税一例折科(茶园税每三百文折纳绢一疋,三百二十文折纳䌷一疋,十文折纳绵一两,二文折纳禾草一束。),役钱一例均出,自来采茶货卖,以充衣食。
伏缘此本非官地所产,乃是百姓己物,显与解盐、晋矾事体不同。
一旦立法,须令尽卖与官,或敢私相交易,便成犯禁,斤数稍重,乃至徒刑,仍没纳随行物色,别理赏钱。
恭惟陛下仁圣恤物之心,必不如此。
伏乞别立条约,以救苛刻之弊,免使刑辟滋彰,有伤和气。
一、本州导江县蒲村、堋口、小唐兴、木头等镇,各准茶场司指挥,尽数收买茶货入官,并已施行。
民之受弊,大率均一,惟导江县一处,尤为切害。
盖缘本处是西山八州军隘口,自来通放部落入城博易买卖。
其蕃部别无现钱交易,只将到、蜡、草药之类,于铺户处换易茶货,归去吃用,谓之米。
或有疾病,用此疗治,旦暮不可暂阙。
今来官中须要现钱出卖,则蕃部难更将、蜡等物入场博买,若于铺户处博易,则铺户价例自然增长(官茶每斤先收三分息钱,官中每斤若用一百文买,即作一百三十文卖;若用五十文买,即作六十五文卖。),蕃部买卖,便致阻节。
茂州事宜之后,人情方始安帖,岂宜更使茶货不通,别生边事?
一、茶园人户,多者岁出三五万斤,少者只及一二百斤。
自来隔年留下客放定钱,或指当茶苗,举取债负,准备粮米,雇召夫工。
上春以后,接续采取,乘时高下,相度货卖,中等每斤之利可得二十文,次者只有十文以来,累世相承,恃以为业。
其铺户收贮变易,却以白土拌和,每斤之息,不及十文。
所以川中茶价,不甚涌贵,民间日用充足。
今来既被官中尽数收买,价直一定,若将银色准折,每两须高抬四五百文(臣窃闻蜀州熙宁八年,银每两官折二贯三百文足,市价一贯六百文;九年,银每两官折二贯二百文足,市价一贯四百文。),或多支交子,少用现钱茶场司指挥成贯并支交子,馀○方支现钱。)
交子所支既多,钱陌又须亏折,则园户所收茶货,只得避罪纳官,安敢更求馀利?
一旦失业,何以为生?
臣恐户口逃移,赋役失陷,渐由此起(臣窃知永康军熙宁九年买获并税过客人茶货,共一百三十二万馀斤,比八年计亏九万馀斤;比七年亏二十六万馀斤。盖是园户畏罪失业,造减少,是致税数有亏。以此推之,则失陷税赋诚有其渐。)
又缘旋买旋卖,先抽三分之息,只此一事,极未为宜。
日来州县逐旬各申时估,或增或减,官司据以为定。
岂可朝买一贯之,暮收三百之利?
一日之内,贵贱两般,则州县所供实直遂成空文,有司出纳之际乃同聚敛。
且铺户既与官中出利,则民间岂有贱
日用之物,渐见不足,锥刀敝法,徒可敛怨,必非朝廷理财之本意。
伏乞圣断,特赐改更。
一、本州所准茶场司今年二月二十四日指挥,限半月令园户、铺户尽数出卖旧,不得夹杂入官,如限满更不施行,如有违犯,并依法施行。
臣虽即时行下逐处,然计其日,限令至三月十日已满。
缘民间累年积贮茶货,准备高价相度变卖,一旦偶因官中为买新茶,亦不预先晓示,忽然责立近限,令将旧疾出速卖。
若出限未卖,被人告捉,斤数稍重,即至杖脊。
安有数日之内,尽底变易得行?
因此大段减价,无赖小人辄有告捕之心。
臣寻具状称:若只限半月,令尽数出卖,则必是减落价例,变转不行,消失钱本,便见失所。
兼虑才出限日之后,被牙子或别人告捕送官,枉陷深刑,显属不便。
又缘新茶与旧色目不同,若将旧投税出卖,则与官中收买新茶事不相妨。
本州须至申明,欲令逐场一面收买新茶,民间出卖所有旧,乞限至今年八月终,晓示园户并停塌之家,尽将赴场投税出卖,令税务公明声说,给引前去破卖。
仍乞指挥逐处官司,如有诸色人把捉到衷私买卖货,却须辨认新旧。
如是新茶,即乞依法施行;
若是旧,只乞罪在捉事之人。
所贵积贮旧之家,破卖得行,不枉受罪。
两次申茶场司,未蒙指挥
若不许展限,则贮积旧之家,便见破荡。
如此措置,岂不害民?
一、官中买,明收三分利息,方行出卖;
沿路税钱,尽已批过,更无分毫侥倖。
商旅兴贩,必是细算不行,难以尽数贩卖。
窃闻蜀州永康一处,现今积压五十六万馀斤在务,臣料将来出卖不尽之后,则必积压损坏,亏折官钱。
若般往熙河,亦误边计。
或仍旧停贮,则岁课不登,难沾赏典。
建议之臣,必须均匀配卖与贩之家,如此则他日铺户不胜其害。
伏乞指挥茶场司,具去年终已买及已卖数目申奏,仍令分析现馀茶货,若经隔年岁,合如何变转。
即自然见得此法可与不可经久施用,免令言利之臣有误朝廷大体。
右,谨具如前。
所有茶禁不通,细民失业,刑辟太重,最于远方不便事理,并已条析如前。
臣窃见熙宁七年,朝廷遣李杞、蒲宗闵入川,相度买熙河博马等事,当时使者急于进用,不察事体,遂认定逐年息钱四十万贯应付熙河
后来运积滞,岁课不足,即便擘画,却于彭、汉二州,逐年收买狭布各十万匹,名为折当脚钱,其实将布上所得之息充入茶利。
自后又恐买布亦难敷及原数,则乞雇回脚船车般解盐入川。
洎至盐法难行,则又乞将川中有去处并行收买。
前后乖错,非止一事。
只是切欲功赏,不恤民间病弊。
臣愚伏望圣慈特赐采察,所贵远方之俗,被惠安身。
至如官史费耗,道涂阻节,税额亏损,得不补失,则臣不敢喋喋开陈,以渎天听。
乞以臣此奏下本路安抚,转运、提刑司,相度利害,特赐施行。
〔贴黄〕若蒙朝廷垂察,即乞下本路取索熙宁八年九月永康县银价,比对茶场折银贯陌,自见有无侵损园户。
免令将来高价折银,亏损本州卖之家。
〔又〕臣所谓得不补失者,窃闻永康县熙宁九年三百驮往熙河,除诸般费用及沿路批税外,计算每斤已是一百九十四文足,其兵士请米犹在数外。
不知到熙河货卖所得几何?
如此事理,亦乞朝廷体察。
按:《净德集》卷一。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八,《容斋三笔》卷一四,《宋史》卷一八四《食货志》下六、卷三四六《吕陶传》,《文献通考》卷一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六九,嘉庆《四川通志》卷六九。
奏为官场买亏损园户致有词诉喧闹事状熙宁十年四月二十四日1077年4月24日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今再具官场买取息太重,亏损园户,致有词诉及生喧闹,画一奏列如后:
一、据九陇县税户党元吉等状称:「自来相承山坝茶园等业,每年春冬,雇召人工薅刬,至立夏小满时节,又雇召人工趁时采造茶货,逐日收来堋口投场货卖,得钱收买粮食。
每一称和袋一十八斤,内除出上件破用并输税、免役等钱折除算计外,每称只有利息一百五十至二百文以来。
往年早茶每斤货卖得九十至一百文,今来官中置场收买,每贯上出息钱三百文,招诱客人货卖其
牙子并兴贩客人为见官中息钱,却只于园人户茶货上估定,价例低小,每斤卖得一百文以来者,现今只卖得六十至七十文,却将馀上价钱令客人用作官中息钱,收买前去,以此园户盘费不足。
元吉等家各只有些小茶园,并不种植得诸般苗色,又为路途遥远,往复相去本场约一百五十里以来,若此价例低小,难以造作茶货,必见破败。
伏乞指挥,贵获存济」。
一、据九陇县税户牟元吉等状称:「自来只以佃食茶园为业,其茶园偏峻,不任种植诸般苗色,逐年举取人上债利粮食,雇召人工,两季薅刬,指望四月小满前后造作讫,投场破卖得钱,填还债利,并送纳诸般税赋。
若遇丰熟之年,米价平和,每袋上除折上件盘缠、输税外,上头只馀得利息一二百文。
或遇年辰较恶,米粮价贵,天时亢旱,生短浅,以此数目减少,虚折薅刬盘缠。
今蒙官中置场收买园户茶货,每贯上出息三百文,其每称和袋十八斤,牙子只称作十四五斤,若是薄弱妇女卖时,只称作十三四斤以来,每称约陷著一二斤,别无上头利息,心极忧惶。
昨蒙提举推官躬亲在茶场内看觑收买茶货,不与园户分擘逐处茶场、时候、早嫩、粗细、等第色额,只作一样收买,去年时节每斤卖得七八十文,今来只卖得五十文。
除牙子钱了,收得四十七文。
所有馀上钱数,令客人用作官中息钱收买,不管园户裹缠不足。
若不具状申讫,切恐将来转见沦亡失所」。
本州所据党元吉并牟元吉等二状,寻行遣帖堋口茶场,钤束牙子并专拦等,不得准前大称园户茶货,及剩除园户牙钱,仍仰常切点检茶货粗细、等第色额,一依自来价例收买。
申茶场司,更乞措置,免致亏损园户去讫。
一、据堋口茶场申:据至德山人户将到炭焙新茶赴场中卖后,却出纳三分息钱收买,请引出外货卖。
又申:自三月二十一日至月终,买到第二等新茶,并是园户马吉等情愿出纳息钱,请引前去。
一、据蒲村茶场申:本场逐日据园户将到新旧茶货赴场,随日收买出卖。
内有园户自出纳三分息钱,请引前去破卖,亦有客人在外,与园户商量价例了,却于园户处除下息钱,投场收买,请引前去,不虚。
一、据九陇县园户石光义等状称:「今月五日将到茶货投场破卖,每袋计一十八斤,和袋不委牙子除折,只称得一十四斤。
系第二等,每斤合准直价钱九十文,当日减下价例,每斤只收得大钱四十七文。
至到十三日,其每斤系第三等,合准直价钱七十文,每斤又再减价例,又只作大钱三十七文。
今来牙收光义等茶货,比前山下路人户粗一样减下价钱。
光义等住处系在后山,为地土寒冷,以此至小满前后,只造作得似前山第一等、第二等茶货,现在委的不依每年逐时等第价例,一样取意团断,即光义等各为雇召人工,每日雇钱六十文,并口食在外,其破人四工,只作得一袋,计一十八斤。
切虑光义等家,向后必有失所。
指挥」。
本州所据园户石光义等陈诉亏价事理,已帖堋口茶场,仰检详承受前后所降敕条指挥,候园户将到茶货赴场中卖,请监官当面看验前山、后山、色额、等第、粗细,依自来市色实直、粗细、逐时市价,添减两平,称来收买,画时当官支给价钱,即不得容令牙子、专拦等依前低作价例,只作一等茶货收买,及非理大称斤两,致有亏损园户,无故拥并阻节,仍仰出榜晓示园户知委。
如受此指挥后,却将好为恶,将贵作贱,只作一等价例收买,致令园户再有词说;
或因本州察探得知,其牙子、专拦等必当勾遣赴州报勘施行,官员亦当勘劾闻奏,仍取责监官并牙子、专拦等知委。
仍仰本场分析今月十三日因何将石光义等第三等每斤只作三十七文收买因依。
并两次申茶场司,更乞措置,免致亏损园户去讫。
一、据管勾堋口茶场秘书丞尹固并濛阳主簿同共买薛翼等二状申:「今月十七日收买六万斤,计钱三千六百贯文,支用本、净利钱并尽,遂于十八日申州,乞相度支移交子六千贯文,应副十九日二十一日市收买茶货。
至十九日,天色才晓,据园户将到茶货赴场中卖。
当日巳时后,固等为现请交子未归,兼更值雨,遂向园户道:『请交子相次回归。
及等候天晴,与你称』。
其园户便自将直上来厅堆垛,团围固等,须要称,及向牙人道:『尔等当时通出抵产在官,今来官中无钱买,你牙人须著与我出钱买一市』。
固等各回廨宇及安下处。
主簿薛翼行至净众院门,其园户却致打本官手下公人,兼扯破薛翼袍袖,更寻牙人,意要相争。
牙人为见如此,各自回避,现不住差人四散寻觅。
固等切恐二十一日市别牙子买卖茶货,又虑园户准前争闹,别致不虞,系属人众,难为止约,乞差九陇县一员,赴茶场告谕园户,三五日所贵晓会」。
本州所据尹固、薛翼申报,寻体访得今月十九日有园户五千人以来投入茶场,直上监官厅上,指约不得,致打公人,并毁骂官员。
盖为刘佐等起请,须要旋买旋卖,出息三分。
其逐场若尽价收买到,恐客人兴贩无利,将来出卖不行,以此须至低估价例收买,每斤委只及一半价钱。
又缘逐日买及数万斤,监官实难照管得尽,其园户既被亏损,无可申诉,遂便聚众喧闹,人数颇众,难为约束。
今来后山正当茶货出众时节,切恐少钱收买,准前争闹。
当州勘会前后六度支与堋口茶场交子、现钱一万一千二百馀贯,银一千两,其银为园户不肯折请,已分与九陇等县出卖。
又为市并绝无现钱,因是货卖未得外,馀茶场司兑拨交子一万文,至今未到。
若得上件交子,尽数支用,亦只买得三两市(在州现今实直,第二十七界交子卖九百六十,茶场司指挥作一文支用;第二十六界交子卖九百六十,茶场司指挥作九百八十文用。此亦亏损园户之一端也。)
本州虽已出榜,严行约束,指挥本处,候园户将到茶货赴场,即便依次称来收买。
如是园户准前要致打公人等,或毁骂官员,仰擒捉送州,待凭取勘,依法施行,兼差九陇主簿勾龙骧前往晓谕,同共买卖茶货。
切虑园户准前喧闹,别致不虞,又差本县令薛高三五日一次,在前照管。
申茶场司催促交子,并乞大段支钱赴州,应副使用。
及乞检会本州今月十七日申石光义等告说亏价事理,许令添展价钱去讫。
右,谨具如前,所据园户党元吉等状并蒲村、堋口两镇申述,并已条列在前。
臣伏见刘佐、李杞、蒲宗闵等妄陈愚见,茍希进用,尽将川茶禁榷,旋买旋卖,立法太重,取利太多,致令茶户被此深害,遂于今年三月八日后来,两次具状论奏,乞赐更此弊法,以幸远方。
狂瞽之言,未蒙采纳,方且日俟朝旨,俯就诛殛。
而臣部内百姓,累有申诉,皆言被官场减下价例,大有侵损,以至嗟怨,聚众喧闹。
臣虽严行约束,及差官同其管勾,须得相度茶色,添长价钱去讫。
今若隐而不言,虑恐因此生事,上误朝廷,须至再具论列,烦浼圣断。
盖缘刘佐等起请要出息三分,若逐场尽价收买之后,将来商旅计算不成,不愿兴贩,则积坏茶货,例被责罚,及干连人必著赔填。
以此须至顺承茶场司风旨,减价收买,所贵客人愿来兴贩,变转得行(假如一百斤,每斤一百文,若便作一十贯买,则恐客人不肯用一十三贯请买,以此减下园户价钱,只作七贯文收买,便于客人作十贯文请买。)
或是园户自纳三分息钱,请引出外(园户茶货须得中卖于官,若欲别处变卖,便成犯禁,无引不行,被此抑逼,须至自纳息钱三分,请引出外。)
情弊如此,上下通知。
茶场司臣僚恐出息不多,难沾赏典,空行文牒,督迫州县,其实则任令减价收买。
逐场监官畏惧茶场司威势,恐遭责罚,干系人众,深虑将来积压陪填,一向刻剥园户。
州县之吏,熟视疾苦,无力以救之,日久为害转深。
恭惟陛下仁民爱物,与天地等。
夙夜孜孜,讲求治要,惟恐一夫未得其所,必不容此刻薄小人茍希劳效,作为敝法,以困西南生聚,有累圣政,众所不平。
臣愚伏望圣慈检会臣今年三月八日十八日及今来所奏,早赐睿断,特降指挥下本路监司帅臣,采访利害。
如臣所言有一事一件稍涉虚诞,甘俟诛戮;
若万分有一可以采用,即乞更张茶禁,以便远民,或限数收买,或量减息钱,则山乡茶户,不胜至幸。
〔贴黄〕臣体问得六月以后,犹有晚茶一色,贵者每斤三十文。
若尽收买,所出之息,亦不甚多。
缘逐处自开场至今,买获茶货,旋行出卖,稍有厚利。
如或朝廷谓此成法难便改更,即乞自六月一日以后,权住收买,放令准私交易,所贵园户留得晚茶一二分,尽价卖与客旅,稍助生计,亦遗秉滞穗与民之义。
伏乞圣明,特赐采察(《净德集》卷一。)
九百六十:文渊阁本作「九百四十」。
九百八十:文渊阁本作「九百六十」。
重修成都西楼(代吕公弼嘉祐七年十月1058年12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 创作地点:重庆市市辖区铜梁区
嘉祐六年夏四月,予自延安就领成都节制。
至则考求风俗之敝,及其所便安,乃知蜀人循柔思义,易以诚感,治得其道,皆能乐生。
于是平心而思,律己而动,事罔钜细,务中适宜,庶几宣布皇泽,使之泳游,则亦无愧。
既而普淖大熟,新陈相仍,物遂平价,昔之饥者有腴其肤,向之寒者或温其躯,野农昼嬉,廛叟夜娱,皞皞然不知其从来,若处于唐虞。
岂非尧仁舜明,覆被幽远,庶黎蒙福之效欤!
夫然,奉诏令,导德惠,因其安生而与之共乐者,亦牧守之事也。
府署西楼,创建远矣。
藩翰之峻势,宅林园之胜地。
登临阔视,可以极山川之秀景;
燕閒高会,可以快风月之清意。
岁之方,物状尤异,红葩鲜妍,台榭交辉,绿树茂密,亭宇争荫。
吾民来游,醉于楼下,实一方之伟观,四时之绝赏也。
惜乎基级倾圮,梁栱腐桡,遽一风雨,虑至剥覆。
此而不葺,殆非修旧起废,悦民便俗之理。
然议者重于兴作,欲改竖厅舍。
予以为斯楼之建,亦西州故事,一日乘毁辄易,民其谓何?
乃办材鸠功,因而新之,不赋于民,不耗于公,未踰月而事具。
观夫巍构山立,重楹翚飞,上虚下广,内显外壮,穹隆奂丽,疑若天设。
既落成之,酌而谓同僚曰:「昔齐宣、梁惠有园囿台沼之胜,不与民共,孟子议之。
会今承平,远方无他忧,斯人熙熙,知乐生之趣。
予幸守土,不咈其欲,则是役也,庶不为孟子所讥耳」。
因笔为记云(《净德集》卷一三。)
原无此注,据文渊阁本补。
中大夫致仕石公墓志铭元祐八年十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有宋名卿,蜀之纯德君子,中大夫致仕石公,享年九十有三,以元祐六年十月某日终于眉州私第之正寝。
八年十月某日,葬于眉山县怀德乡先茔之次,礼也。
维石氏出万石君之后,唐有仲览者,仕至兵部郎。
又六世,曰藏用大历中羽林大将军,善星纬之学,当朱泚未乱时,已告老,尝谓家人曰:「天下将有变,惟蜀稍安」。
乃携孥而西,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滈,遂家焉,至公七世矣。
曾祖瑭,隐居守道,爵禄不及。
昌龄,累赠屯田员外郎
待举,赠至开府仪同三司
公讳洵直,字居正
幼有志操,彊学力文,为辞章清赡尚理。
进士,声称翕然。
景祐元年甲科,释褐知泾州保定县
又知并之祁县通判遂、并二州,守凤、归、成、陵、彭五郡,分司南京,遂谢事。
秘书省校书郎五转至太常博士,又八迁为光禄卿
官制行,易中大夫
封开国侯,积勋上柱国,以三品服终。
此出处之大概也。
始,人去五代乱,俗未向儒,屯田君即其居构层台以储书,以经术教子弟,里人化之,弦诵日闻,号「书台石家」。
有子待闻,卒其业,咸平中进士第,又登贤良方正科。
志大言高,与世多忤,仕竟不显,终检校水部员外郎,乃公之季父也。
公以性质之美,家法之良,深滀厚养,完就德器。
刚不暴于容貌,柔不混于履趣,平居恂恂然,即之甚温,及其遇事决可否,则贲育莫亢其勇。
成州时,宽恤民力之诏下,部使遣官行郡,有杨士元者,持檄而至,作气势,事求索,重为民病。
公以状白转运使,即召之还。
李元瑜者,天资憸刻人也,知彭州永昌县,为公属吏,忽就领常平事,辄依法逞其私,傲上凌下,无愧耻,锐意戕剥。
公以理解譬,使之驯伏,卒无所施,一郡不被其毒。
陵之医挟其技,犯分抵禁,诈为疾,幸恩霈以免,公一日引而榜之。
彭之巫诉于郡僚,构淫祠,诓俗以祸福,公收而置之法。
其敏决举类此,识者畏其勇力。
其少时能安贫重义,不求茍得,既贵,益坚如初。
在我者约,故于物不扰。
秭归漆林之饶,官吏多为髹器,以广资用,耗地产,夺民利,上下习以成俗。
公一切罢去,邦人蒙其惠,殿中御史张唐英因撰漆民语,刻石纪之。
陵阳圭田之入,素号优腆,不问岁美恶,倚办较吏,务登其赢,公尽革之,后人遵以为常,君子服其廉。
夫勇则识者畏,廉则君子服,然皆公之小者、近者,其大且远者,盖未尝发也。
窃尝论之,公少而博学,举进士,为天下第六,风度清懿,从政知治体,茍少露馀蕴以示众,或有资地可凭藉,则推志及物,利泽滋广,功名将赫然,岂特数郡而已!
惟其信道甚笃,处己甚重,待外物甚轻,安晦静默,宝其所有以为高,世所谓进取荣利者,未尝萌于心,出于口,是故人无知者,卒不巨用,亦未尝有毫发不满之意。
其高标令节,足以立懦夫,敦薄俗,乡党赖以主风教,多士仰以为师式,其顾视悖义丧耻,以侥倖锱铢之进者,如粪土也。
公既退休,终日闭门,泊然无所营,不与俗子交。
即城南旧圃为亭沼,植名花异卉,每乘舆往游其间,以诗酒为娱。
其诗尤平畅閒澹,无一语及荣辱。
大中大夫程公浚、史公瑜亦已引年,庞眉鹤发,安车相还往,燕喜赓唱,里人敬之,号「三卿」。
凡如此者二十年,此又非世俗之所能享也。
与夫驰骋于名利之场,一絓世网,终身不复出,回首故乡如逆旅,心欲奋飞而迹不能者,楚乐盖异矣,所得孰为轻重哉!
进退岂不裕哉!
公娶苏氏,累封仁寿郡君,先卒几年。
子二人:长景修宣义郎、知嘉州洪雅县;
次咏,嘉州军事推官、监蜀州陶坝镇,皆亡。
女一人,适朝奉郎郭子皋
孙三人:顺之,承务郎
延之,太庙斋郎
元之,尚幼。
孙女六人:长适进士程舆,次适蜀州永康县苏某,馀未字。
水部有三子,伯与季皆早世,公既贵,各官其一子,田畴室庐均而畀之,尤见其雍睦也。
元祐初,陶为谏官,议事及权贵,得请补外,公之从孙朝奉君嗣庆具以本末告公,公曰:「士之所养有素,动而得一善足矣,安俟其馀」?
斯言其知我哉!
及公将葬,朝奉君状公平生行业,求志其墓,其敢辞乎?
铭曰:
十寻之木,或植于荒,所立不高,视以为常。
我固不竞,谁其度量。
不剖而尊彝,不削而栋梁,不弊于刻剜,不罹于斧斨。
根坚干老,惟日之长。
彼自曰胜,此庸何伤。
所贵在德,久而不忘(《净德集》卷二二。)
永昌:疑为「唐昌」之误,彭州唐昌县而无永昌县
朝议大夫黎君墓志铭绍圣四年十二月1097年12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衡阳市
《春秋》事出于史,而法与义生于笔削,虽游夏不敢措辞其间。
及夫微言寂绝,大旨畔散,传注解诂之家坌并而起,各持其说,以誇异骋高于人。
盖自左丘明而下,五传殊归,历汉、晋及唐之盛,而秘府所藏至六十馀家、千馀卷。
嗟乎,《春秋》之难知,而学者之难论亦已甚矣!
渠江黎希声,专经而信道,常谓《春秋》缘旧史之文,假圣师之笔,行王者之事,其文坦易,其法简严,思之不必太深,求之不必太过,则有得。
乃探索蕴奥,敷畅厥旨,著《春秋经解》十卷,大率以经为主,不汩于异家曲说之纷纭,传诸士林,信之深,从之众。
熙宁初丞相韩魏公上其书于朝,谓可置文馆翰林王禹玉辈援之甚力。
会贡举更制,《春秋》不为科,议乃寝,公亦浩然有归意,遂老于蜀。
今天子向儒重道,谓一经不可辄废,为置博士,用以取人,则公之亡久矣。
呜呼,道之难也有至是乎!
徇一时之好恶,而经术用舍系焉,亦儒者之不幸矣!
此所以古之人著书立说,或藏之山岩屋壁,或投之煨炉,而不欲传于后世,盖有谓也。
按黎氏之先出北正,其后子孙散处四方。
建隆中,有曰嵩者,初自云安徙居潼洄,今为广安人
嵩生元祐,元祐生德颖,乃公考也,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妣王氏,赠太原郡夫人
公讳字希声
幼务学,既冠,与仲兄洵游京师
当时儒宗石守道、孙明复皆美其才,韩忠献公召置门下,誉望益显。
庆历六年进士,调利州节度推官,以父忧罢。
终制,除成德军观察推官,监延州折博务,转大理寺丞,改殿中丞,知阆州南部县
以母丧去职。
服除,监在京铸䥱务,迁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
欧阳文忠公、吴长文荐为学官,得国子监直讲
是时太学生凡千数,诸博士讲解,先日撰口义,升座徐读而退,无复辨析旨要。
公独不然,置经于前,按文释义,听者乐闻其说,咸宗向之。
公凡守雅、蜀、眉、简四郡,皆先德后刑,务存治体,不汲汲簿书期会,君子喜其劝,小人畏其惩,有古循吏之风。
唐安,乘岁饥,募民完堤堰,两得其利,不殍而稔。
此治状尤炳然者。
元丰七年,以朝请大夫致仕。
哲宗即位,加朝议
元祐八年五月二十九日卒,享年七十九。
绍圣四年十二月十日,葬于渠江县义乡书台里书台山下。
公娶安氏,再娶周氏,封仙居寿安,皆县君
一男傃,太庙斋郎,早卒。
女四人:长适朝议大夫蒲宗闵,次适朝奉大夫杨𧫎,次早夭,次又适宗闵
孙男二人:暹、昪,皆郊社斋郎
公善学,知原本,穷经立言,虽皓首不倦。
六卿荐于朝,将用,已而弃不录,然能以教于乡。
其临政必重民,所至有可纪,舒而廓之,岂特沾渗四郡乎?
世所谓乡先生、良二千石,公无愧也。
铭曰:
言可以垂世,屈伸存乎时。
或布于廊庙雍泮,震发斯文之光辉;
或委之重岩馀烬,来者莫得而知。
志可以泽物,广狭系乎用。
或弥塞海宇,鼓舞万灵之动;
或踧踖遐陋,敝󶼌米盐之冗。
名在彼孰先,义在我孰重?
欲识公怀,铭于高冢(《净德集》卷二二。)
潼洄:文渊阁本作「潼川」。
徽宗重和元年始升梓州潼川府,此时尚未有「潼川」之名,且梓州(治今四川三台亦与广安(今四川广安无涉。
考《元丰九域志》卷七广安军下原注云:「开宝二年合州浓洄、渠州新明二镇置军,治渠江县」。
《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宁西军(即广安军说同,唯「浓洄」作「侬洄」。
疑此处「潼洄」乃「浓洄」之误。
北宋 · 家定国
 押阳韵
桃李从花王宋吕陶净德集〉卷二三《家府君墓志铭》 《净德集》:定建国六岁知声律,其父尝与客饮,客以对句试之曰“笙歌陪酒圣”,即应之云云。)